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冬至將至,開講有話:「冬至大過年」,對大家來說,除了農曆新年,冬至可說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,亦是一家人會相聚吃飯的日子。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會在每年的12月21至23日之間,而今年的冬至則在12月22日。在中醫角度,可以把握冬至這天去調理調補,到底為甚麼呢?另外,中醫師推薦2款冬至湯水讓大家補一補!
冬至是24節氣之一,意即在一年中的這天黑夜的時間最長而白天的時間最短;一般而言,會在每年的12月21-23日之間。何慧潔中醫師指在中醫角度,這是陰氣最重陽氣最薄弱的時間;另外,冬天主氣為寒氣,過了冬至後,陽氣則會慢慢恢復,白天的時間會愈來愈長而黑夜的時間則愈來愈短。中醫有句說話:「冬至一陽生」意即陽氣慢慢開始回復,冬天漸去後春天慢慢到來。而從前的中國人或中醫都會把握冬至這天去調理調補,如三九冬灸就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。
冬至可說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,亦是一家人會相聚吃飯的日子。
冬天以寒氣為主氣,因此大家可多吃驅寒的食物;加上冬天在五行上屬水,臟腑對應腎;何醫師指在中醫角度建議大家在冬天多吃補腎和黑色的食物,如栗子、紅棗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淮山、羊肉、牛肉等溫補食材。
栗子
紅棗
羊肉
以下2款湯水在感冒期間都不宜飲用。
材料:椰子(連椰子水)1個、紅蘿蔔 2條、雪耳 1朵、雞 1隻
做法:雞先去皮、汆水和斬件,連斬好的椰子和椰子水,發好的雪耳和切塊的紅蘿蔔加12碗或3L清水煲2小時,加鹽後可飲用
功效:健脾補虛、補益氣血,適合冬天易怕凍或覺得皮膚乾燥的人士。
材料:去殼核合桃 10粒、去殼栗子 10粒、乾淮山 2兩/新鮮淮山 1斤去皮、去核紅棗 8粒、豬𦟌半斤、生薑 2片
做法:將豬𦟌汆水,加所有材料和12碗或3公升清水煲2小時,加鹽後可飲用
功效:補益脾胃、補腎、養血
冬至是一年当中进补的关键时令,人们只要正确把握进补,就能过一个健康的冬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編輯者:Ethan
編輯日期:2019.12.22
(特別聲明: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唔代表WonderCore平台觀點或立場。如有關於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佢問題請於作品發布後嘅30日內與WonderCore平台聯系。)